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当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汇报,审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
政治局会议以经济为主题的一年只有四次,对应季度总结与年度总结,同时对接下来的经济形势有一个比较成熟的预判,为投资方向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撑。
会议对第一季度的走势评价是:“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结合第一季度我观察的行业都存在超市场预期的景气度,中央对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走势判断是偏正面的。
不过会议也提到“辩证地看待第一季度经济”,在肯定工作成果的同时,其实也是对第一季度资本市场情绪偏弱的一些警示。
增速上看,今年一季度的增长超过18%,全年的经济增长正常发展的增速预期在8%以上,而两会将今年的经济目标设置在6%。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利用好稳增长压力小窗口期”,这就意味着超目标的增速可以被用来服务于改革。
“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各行业的增速明显差异较大。今年一季度是由出口带动业绩的,“固本培元”和“双循环”结合来看,就是外围还没控制住,不能把经济重心压在别国的放水上,可以适当牺牲一些增速来保证国内的供应链环境良好。
制造业在医疗仪器设备、工业4.0的带动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但会议上提出“要促进国内需求加快恢复,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说明对制造业的预期是比较高的,需要尽快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一季度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拉涨,原材料成本压力传导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再叠加航运运价高企造成的供应链堵塞,整个制造业的能量无法完全释放出来。近期宏观形势对大宗价格的影响,会成为松动制造业压力的关键。
以光伏为例,上游硅料如果价格放松,产能宽裕的中游电池片厂一方面有充沛的现金流支持新技术新产线的投建,另一方面能增加对海外的商品输出,大幅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现在两面承压的格局对于产业链上企业都是不利的,先行投资布局的企业在上游放松后能最先吃到红利。
会议提到了增长动能的切换,这也是一个持续几年的主线。
经济增长可以拆解成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过去我们的国情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人口红利是我国的特有优势。近期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尚未公布,市场对人口的增速预期并不乐观,出生率、离婚率等指标都指向着逐步增长的人力成本。
同时,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也是近期主题,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逐步出清,私募等环节成为重要的风险点予以监测和评估,对各企业的负债也提出了要求,确保宏观政策更加可持续,确保宏观杠杆率稳定,具体落实到“建立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
现在的增长应当聚焦于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包括知识、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淘汰落后产能,例如前段时间由于小产能清退导致发电厂集中度大幅上升。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会逐步并购中小企业,同时也以用最直接的方式提升市场份额。去年的环境特殊,疫情导致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受影响,今年会议明确指出“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协同碳中和目标,钢材领域缩量减产,最近“取消钢材出口退税和降低进口关税”,钢材出口回流、半成品进口增加是弥补国内供应缺口的重要手段。从行业来看制造业的环境会改善,不过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上游供给侧和下游需求侧的压力都在增大,将面临议价权丧失的风险。
创新方面的政策重点就是反垄断。蚂蚁、美团、腾讯等平台经济模式的巨额罚金印证了会上提到的“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目前的反垄断措施主要针对互联网行业。
建立了良性市场的同时,企业创新还需要有经济支持,对应的导向就是“房住不炒”,逐步收紧相关政策从而把不动产投资往股市投资引导,继续压缩房产企业的融资需求。
“多校复合划片”“各小区按比例录取”也是明确提出的对学区房的管制,从根上断绝“学区房绑定学位”。结合“耕地保护”命题,今后打着“环保”和“民生”的旗帜搞房地产投资将举步维艰。
质量型增长在保动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可持续性,长期发展的大主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是一个自身经济建设的课题,同样是一个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命题。预判下一步环保的着力点至关重要。
对内的“不急转弯”是今年宏观研究的主要分歧点。一方面观点认为确保宏观杠杆率稳定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要收紧,利率上升从而导致股票估值中枢下降,另一方面经济中长期的增速放缓意味着整个社会投资回报放缓,对应利率也会有下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把握好时度效”,市场一下子收紧不太可能发生,“稳定预期”,后续会跟市场更频繁的沟通。
对外的汇率问题,会议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国内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后续会有相关的举措来稳一稳汇率。去年疫情后刺激经济,国内外通胀压力都比较大,表现为PPI连续上涨。汇率问题代表着和美国会存在一定的异步性,不会快速收紧,但近期怎么应对通胀压力也是国际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货币政策会存在一定的同步性,放水量也会有个极限。
总体来看,今年增速定调偏缓,不急出成绩,先搭好赛道,建立良性的政企关系,适当地保护市场,由虚向实,培育出拥有优秀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资金引导、流动性预期改善,在碳中和背景下,对实体经济的蓝筹股还是给了比较大的政策支持,未来可以有很长时间积极布局好赛道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