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景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571-87030249
招贤纳士
Recruit and recruit

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进行招聘信息发布。


以下是招聘岗位信息,欢迎优秀人才加盟!

投递简历请注明应聘岗位名称,简历投递邮箱地址:kim.jin@zjyasset.com

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的博弈,谁主沉浮?
来源: | 作者:黄际超 | 发布时间: 2022-03-24 | 1226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300万辆,渗透率由5%左右快速上升到了14.8%,杀得燃油车丢盔弃甲。根据乘联会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的预测,我国新能源乘用车2022年的销量为550万-600万辆之间,在2021年的高基数上,将继续高增8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超过25%。


个人认为这一预期有很大的概率实现,因为2022年是我国电动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并且众多老牌车厂也将在2022年推出各类电动车型。一边是消费者抢买,另一边是厂家主动推广,需求和供应要素都具备,销量高增,水到渠成。


但,未来锂电池汽车真的能够一家独大了么?我认为言之过早。以下抛砖引玉,也祝开卷有益。

 

越普及越贵的锂电池汽车

伴随着去年电动汽车高速增长的不仅仅是相关产业链公司的股价,还有上游锂矿的价格:



碳酸锂从最低点的6万元/吨上升到了最新的46万元/吨,根据测算,锂矿价格每上升10万元,新能源汽车销售单价将上升4000-5000元/辆。未来随着新车型的单车带电量增加,这一影响还会更大。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锂矿储备只有全球总量的7%,我们对于上游原材料的自主性是不够的。而在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前,约90%的锂电池主要是用在3C电子,彼时碳酸锂价格的高点也就十几万,而如今70%以上的锂都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矿价格也涨到了空前的46万元。


可以说,电动汽车的销量与锂矿的价格一同步入了快车道。从上游资源稀缺的角度而言,电动车可能是一种越普及越贵的汽车。


据2021年12月底交通管理局最新数据,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只有784万辆。假设未来电动汽车最终替代燃油汽车,逻辑上讲电动汽车最终的保有量将会到达3亿辆甚至更高,是现在保有量的38倍。


2021年9月份的数据,我国车桩比为3.05:1,但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段,高速公路、热门商圈等地点的排队充电情况仍然存在,未来如果新能源保有量上升为3亿辆,充电桩的建设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再看热门商圈、居民小区与办公写字楼等公共资源,它们也是有限的。一些老的小区甚至停车位都不够,并且也不是每一个停车位都有条件可以装上充电桩。那么,当人手一台新能源汽车时,我们对这些有限的资源怎么分配?


另外,电网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家里开一两台大功率的电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当我们打开了第四台,第五台大功率电器时,跳闸就是大概率事件了,如果没有跳闸保护就发生火灾了。


而数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就像停放在城市,小区,商业写字楼中的大功率电器,他们同时高压充电,以我们目前的电网荷载能力是很难承接的。所以,未来除了充电桩的建设花费,电网改造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何将这些费用市场化分摊也是一门学问。我认为,不论分摊路径如何,最后较大的部分还是要落到用户身上。


沿着充电桩继续深入,在电动汽车为主流的商业背景下,充电桩就是现在的加油站,但充电桩的商业模式和加油站的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利益方会出现洗牌式的变更,燃油时代的两桶油会被锂电时代的电网公司、充电桩运营方和充电桩业主方替代。


在燃油汽车时代,两桶油的商业模式具备非常高的进入壁垒,因为油品的供应与流通就握在这两家的手上,并且他们的服务网点已经很健全了——遍布全国。而充电桩时代似乎每家每户都可以安装,基本没有准入壁垒,并且充电网点十分灵活,A00级别的汽车接在家里的插线板就可以满足充电的要求。


其次,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两桶油也很尴尬,进一步推充电桩就意味着加入了锂电商业路线的推广,未来革新掉的将会是自己的老业务,但由于充电桩准入门槛不高的特点,革新的结果很可能是分到的蛋糕变小了。不推行,又会变为《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小矮人哼哼。


越普及越便宜的氢燃料汽车

那么,有没有一项新能源动力技术的商业模式比较契合两桶油的加油站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即氢燃料汽车。


首先,加氢站的建设成本是普通加油站的3倍,并且加氢站建设壁垒也较高(氢的储运)。这样加氢站是无法建设在商业写字楼或者小区内的,而较高的资本壁垒也淘汰了很多新进者。其次,氢气的储运上的商业模式也比较类似汽油或天然气,加油站摇身一变改为加氢站也是有可能的,至少选址就可以复刻。


再看汽车消费中几个重要的体验要素:成本、安全和续航。氢燃料汽车在安全和续航上天生就超过锂电池汽车。氢燃料技术推行的速度慢于锂电池的原因还是成本较高。


成本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造车成本和使用成本(加氢站的建设成本+氢气的储运成本)


在使用成本方面,氢燃料的特点是前期投入高,加氢站的建设,制氢(副产物,化工制氢,电解水制氢),储氢运氢前期投入都较高,但后期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使用成本会快速下降,并且他们之间是互相协同的。


以制氢为例,储氢运氢的基础设置完善之后,光伏和风电这些不稳定的发电厂可以将多余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这样不仅降低了电网的压力,也降低了发电厂的弃电率,还能产生收益。


简而言之,氢燃料才是一种越普及越便宜的动力解决方案


造车成本方面,矛盾主要在氢燃料动力系统,这块随着规模化生产之后,降本并不是问题。另外,氢燃料涉及到的上游资源主要是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不过近几年随着研发的深入,铂的用量越来越少,并且铂的回收比锂容易很多。


拭目以待

产业的推行背后离不开资本的支持,锂电池汽车带来的变革势必会造就一批增量,消灭一批存量,背后的博弈并不是线性外推那么简单。


作为行业研究者和价值投资者,我们观察并尊重事实,但也需要多些深远的独立思考;作为基金管理人,我们需要在行业低谷时勇于坚持,更需要在行业乐观的时多思考风险,毕竟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文/丰熙投资 黄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