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专注在消费行业的投资经理,针对行业的特征来识别公司的护城河价值,能对公司的股票估值起到定性的支撑作用。
我在研究分析食品行业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细分行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竞争格局和商业特性,而这种差别不仅是全体行业参与者相互作用产生的,也受到某些商品属性“先天因素”的影响。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能以稳定的味道进行规模化生产
《上帝之饮》一书介绍了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乐六种对世界影响深远的饮品,其中三种含酒精,三种含咖啡因。从目前形成的业态看,烈酒、啤酒、可乐均形成强品牌,而为什么咖啡、茶和葡萄酒似乎没有?如果说是因为精品咖啡和茶需要现泡,那为什么咖啡豆和茶叶也没有形成强品牌?
其中原因可能是:高品质的葡萄酒、咖啡和茶均难以以某种稳定的口味和品质持续大规模生产。不管是酿造葡萄酒的葡萄、或者咖啡豆、或者茶叶,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十分显著,每一年收成的产品,甚至每一批次,都会有所差异。而品牌的形成,需要用稳定的“口味”来占领消费者心智,同时能够大规模地生产形成规模效应。
2、保质期
保质期短的商品,市场规模和净利率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方面保存条件要求更高,加上运输时间,限制了商品销售的地域范围,导致相关经营企业更难做大规模;另一方面,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商品过了保质期仍未完成销售,产生一定的退损比例。
例如,观察不同类型乳制品公司ROE,会发现整体上奶粉>常温奶&常温鲜奶>低温奶,原因很可能就跟保质期的长短相关。时间是多数商品的“敌人”,只有少数类似古董、艺术作品、白酒等才能承载时间的价值,这也是白酒企业优秀财务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3、消费频率
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需要经常买,而有些东西买一次可以用很久。食品的消费频率往往跟企业经营收入的稳定程度相关,消费频率越高对应的企业经营收入就越稳定。反过来耐用消费品则不然。
以空调为例,消费者买一台空调可以使用十年,那么对于空调生产企业,要保持营收稳定,就需要每年开发一批新的用户。根据这个特征,也可以通过分析商品消费频率的变化来看未来的市场前景,如果出现消费频率增加的趋势,意味着未来需求空间在扩大。
4、口味的差异性
食品口味的差异性往往决定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虽然大家都属于白酒,但是茅台就是茅台,五粮液就是五粮液,口味上有明显的差异。有些品类并不是这样,大家都是茶饮料,统一绿茶跟康师傅绿茶差不多;都是牛奶,伊利跟蒙牛差别也不大。
极致的口味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垄断,这种垄断特征往往给企业构建了坚实的护城河,带来良好的获利能力。而口味差异性不大的产品,生产企业往往需要在营销上付出更大的成本去参与竞争。
5、需求层次的获得感
根据商品满足人的需求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是展示型。例如高端的奢侈品牌,《王者荣耀》游戏里的皮肤,宴请桌上的白酒,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属于展示型,满足人们寻求群体认同的精神需求。
其二是享受型。例如今天为了犒劳一下自己,晚上买一瓶啤酒、买一点鸭脖自己回去放松一下,属于享受型,它满足人们的自我身心愉悦的需求。
其三是功能性。例如肚子饿了,每天要吃米面蔬菜填饱肚子,就属于功能型,它满足我们基本生活所需。
满足人的需求层次影响商品的加价空间,通常上述三类商品的溢价能力依次减弱。同一个人,可能在菜市场讲完价还要拿人一把葱,但在奢侈品店专挑贵的看。
通过与嘴巴相关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某一商品市场形态的形成都是由复杂的因素共同起作用。以上仅从商品自身属性的五个常见角度进行分析。大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多从不同角度思考,以增加对商业形态和价值特征的理解能力。
注:本文所研究的案例和提及的个股,丰熙投资不做推荐,以此投资,风险自负。
(文/丰熙投资 陈少衔)